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博物馆之城(第二季)》在溯源中感悟中华文明

2023-08-31 17:01:5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资料图片)

中国日报8月31日电 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北京卫视《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举行。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余俊生表达了本季节目创播过程的不易及对北京卫视主创团队的肯定,并对节目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艺无止境,节目内容应更精心打磨,同时应更加注重多元化,未来不论是年轻的文物爱好者、文物收藏者还是对某个领域很有研究的专家,都可以作为观众或嘉宾参与进来,增加节目的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可视性。更重要的是,节目要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阐释上下工夫,使观众对"中华文明五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对节目要扩大传播,触及更多受众,产生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对已经制作播出的两季《博物馆之城》节目,要在新媒体上对内容内涵做更深度的挖掘拓展。同时要积极与海外传播效果更好的平台合作,让世界各国更加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国文化更广阔地走向世界。

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表示,近年来,总局不断完善文化类节目扶持引导工作机制,为文化类节目创造更好制作条件、更广播出空间。总局会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文化节目的扶持引导力度,并通过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扩大优秀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表示希望通过新技术、新媒体全面充分展示博物馆丰富的资源与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如何通过具象的节目来承载和表达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是摆在一线电视内容生产者的重要任务,这需要极大的创新精神和落地执行能力。《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对此下大力气进行了探索。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介绍了该节目的创作历程,这一季节目从北京走向了全国,不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联系,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架起了同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间的沟通桥梁。

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到第四阶段首席专家王巍介绍了该节目的创作初衷,他认为中华文明是一个延续至今、绵延不断的文明,对于它的一些发明创造进行"溯源",会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旅程。这档节目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明白,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正体现在绵延五千年不断流的历史长河中。

北京卫视主持人李杰分享了参与节目创作的心得体会——主持人的工作有光环,但通过节目让自己意识到"两个仰视",对历史仰视和对我们的英雄仰视,时刻要告诉自己有更多的敬畏,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北京台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担起传统文化这一神圣职责表示敬意,认为这档节目对建设、普及和提高社会各界的博物意识有引领作用,也是对"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的具体实践。

"强揭秘性打开了神奇的奥秘世界,这样的探源正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表示,节目将不同博物馆之间的文物做成连通,再加入巧妙的后期包装和特效素材,把"隐和显"的关系做了协调,使得节目主线和隐线相得益彰,也令揭秘感更加层次丰富。比如酒见文明篇从酒的起源出发,将酒与礼仪、酒与诗人和酒的社会化与市井化巧妙连接,最直接地探秘酒文化的发展,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在酒的不同方面体现出来,触达更多年轻人的领域。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